1998年夏天的那场大水终于过去,痛定思痛,长江大堤险情不断,与大堤自身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据有关权威人士介绍,在1998年的大水中,虽然建国以来兴修的水利工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我国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特别是大江大河的堤防建设还不能满足抵御大洪水的需要等问题。
1999年1月22日,北京中国大饭店宴会厅。来华访问的荷兰外贸大臣伊贝马先生在朱基总理亲自提议召开的“中荷土工布应用及堤防加固技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介绍了荷兰五六十年代利用土工布等新材料、新技术,建起了一座座堤坝,保护了全国60%的居民几十年来免受洪水侵害的经验。
1998年长江险情告诉我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整治、加固我国的大江干流刻不容缓!
1998年水灾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灾后水利建设的重点是堤防建设,堤防建设的重点是质量,质量的重点是基础处理和堤身防渗。在这方面,土工布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国内外有着极为成功的应用经验。朱基总理多次指示要求在灾后堤防建设中大力推广应用土工布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由此,从不为人知的土工布频繁出现在中国上至最高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词汇之中。
土工布主要是指以聚丙烯、聚脂切片等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用于土木工程的新型合成材料。按生产方法可分为非织造、织造型、合成型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工布有着不同的功能。主要有过滤功能、排水功能、隔离功能、加筋功能、防渗功能、防护作用。
土工布在水利、公路、海堤、铁路、机场等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继钢材、木材、水泥之后的第四种建材。在国外,美国50年代末就开始使用土工布,50年代末建设的举世闻名的荷兰海防工程也大量使用了土工布。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均将大量土工织物应用于多种工程之中。目前,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多个工程中每年使用土工织物在10亿平方米以上(约40万吨),并且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
据国家经贸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司有关人士介绍,我国从7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土工布,近20年来已有近万项工程累计使用了5亿平方米土工布。但由于人们认识上以及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土工布并没有被广泛使用。近来,我国总结1998年特大洪水的经验教训,加大了土工布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力度,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这项任务。目前,由国家经贸委等国务院10个有关部门参加的土工布推广应用工作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并紧张地进行工作。
一项产品的推广引起党和国家的如此重视,这是少有的,因为,它关系着长江大河的百年安澜,关系着亿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日前,记者到国家重点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和江西九江长江大堤整治工程现场采访。记者感到,推广运用土工布对于提高目前我国江河湖海整治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江流域历来是我国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地区。在长江入海口,长江江面由1公里左右的宽度猛增到90多公里宽。当记者坐船来到长江口时,只见这里江海一体,除了浑浊的江水,四周已分不清哪边是长江,哪边是大海。在随风颠簸的船上,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麟告诉记者,由于长江在入海处骤然变宽,以至形成漫滩,江水流速放缓,泥沙大量淤积,形成长江口著名的栏门沙,使得长江航道时刻面临被淤塞的危险。目前长江主航道只能靠每日不断的疏浚维持7米左右的水深,大型船舶只能停靠外海或其它港口接驳,仅此一项每年损失达3亿多元。保证长江口的畅通成为关系长江产业带、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从1958年开始,我国就组织了大批专家学者对长江口的治理进行了深入、长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没有找到根治的办法。过去曾按传统投石筑堤的办法在航道两边筑起两道大堤,但数年之后大堤便被流沙所吞噬,不见了踪影。
张华麟说,土工布的出现,为基本解决长江口的航道治理提供了可靠保障,使得国家能够下大决心进行122亿元的大投入开始长江口航道整治。治理方案中最重要的是在长江主航道上筑起两道大堤,在大堤下面敷设百米宽的、用土工布做成的软体排,将大堤与长江底流动性很强的泥沙分离开,保护大堤不致由于冲刷作用而被埋陷。目前一期工程正在按设计要求紧张进行。整个工程完工后,将使长江主航道水深达到12.5米,底宽350-400米的双向航道,可以满足第四代集装箱船全潮通航和第五代集装箱船及10万吨散货船乘潮通航的要求。
长江干堤在1998年超历史水位的大洪水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但也出现了为世人关注的九江决口的险情。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孙晓山介绍说,江西是国家整治长江的重点区段,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新工艺、新技术,在江西省长江干流堤防加固整治工程设计中,受到设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充分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长江干堤护坡工程中,运用土工布作为护坡底部的反滤材料。这种土工布耐久性、透水性好,容易铺设,在江西段的永安堤、赤心堤、梁公堤等护坡工程中共使用了60万平方米的土工布。
记者在离去年九江大堤决口处不远的地方,看到大堤整治工程还部分采用了土工膜袋护坡新技术,就是将混凝土灌装在呈田格状的土工膜袋中,这种新技术做成的护坡整体性、耐久性好,外型美观。据介绍,这种新技术很受施工单位的青睐,施工速度也很快,目前在1公里的试验段中已经完成了700米的工程量。
记者在采访江苏仪征无纺布厂、阿莫科织物有限公司、常州塑料编织总厂、无锡海浪工业用布有限公司等国内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土工布生产企业时感到,土工布不仅对提高目前我国江河湖海整治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开拓市场、调整纺织业结构等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家积极调整财政政策、扩大基本建设投入的大背景下,能够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闪耀的“亮点”。
首先土工布市场巨大。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25万公里的堤防中,有75%需要进行基础处理和除险加固。而历来水利工程都是土工布最大的应用市场,仅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就需用复合土工织物1400万平方米,无纺土工织物67万平方米,土工模袋59万平方米,用量十分可观。此外,在公路、机场建设、铁路、环境保护等工程中也都可大量使用土工布。
发展土工布,还有助于纺织企业扭亏增盈和促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
江苏仪征无纺布厂是从80年代初全国为数不多开始试制土工布的单位之一。1993年,他们投资1.2亿元人民币,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聚酯纺粘生产线,年生产幅宽4.5米的长丝土工布2000万平方米,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该厂厂长匡坚介绍,用长丝土工布作滤层,单位面积造价仅为砂、石滤层的1/3左右,用工为砂、石滤层的1/10,目前已应用在三峡工程、长江大堤护坡、深圳湾填海等工程中,并出口澳大利亚。由于土工布用量的扩大,该厂今年可实现扭亏为盈。常州塑料编织总厂是全国塑料编织行业的龙头企业,由于全国编织生产能力过剩,从1993年开始亏损。后来该厂及时调整产品品种,扩大土工织物的生产,销售收入从1995年的35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2850万元,预计今年可达4000万元。企业从1997年开始扭亏为盈。仪征阿莫科织物有限公司,是中美合资企业,近几年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机织土工布的生产量由1992年的年产17万平方米扩大到1998年的284万平方米,销售量从1992年的6万平方米增加到1998年的270万平方米。目前该厂订单饱满,生产加班加点。
常州纺织工业看准目前是发展土工布的好机会,积极主动发挥常州纺织工业的优势,借机调整资产存量,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前几年引进的先进设备,不搞重复建设和新的技术投入,将能生产土工布的780台世界一流无梭织机中划出128台,用于生产土工布,年产量可达9000平方米,1998年已实现销售收入近6000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我国土工布生产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近几年有众多生产厂家在提高技术水平、改造生产设备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能够满足国内基本建设的需要。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
产品低水平重复、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超过了实际需要,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并由此造成目前土工布市场不规范,竞争中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有的企业干脆把编织袋剪开冒充土工布。
人们对土工布的功能、作用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在一些基础工程建设中,土工布的应用还远远滞后于工程对质量的要求。主要因为:一是生产企业的宣传推广工作还没有跟上,产品还“养在闺中人未识”;二是由于土工布是新材料,需要在施工中采用新技术,目前产品标准、设计、施工标准的制定落后于土工布的应用需要,少数设计院对土工布的认识不足,心存疑虑、不敢用,从而制约了土工布的推广。
地方保护主义使得一些落后产品的企业参与工程建设,造成市场恶性竞争,为工程质量留下隐患。而许多大厂的生产能力则远远没有充分发挥。
土工布一经埋入地下,除非工程出现问题否则难以检测。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检测手段使土工布的抗拉、抗压强度、抗腐蚀性等达到质量标准。
为此,有关人士提出,尽快使国家已经公布的土工布产品国家标准、设计施工规范和权威性检测机构尽快发挥作用,对主要土工布生产厂进行定点,规范国家工程的招标程序,减少中间环节,防止重复建设,制止土工布产品市场的无序竞争。